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等多个金融试点在深圳落地深化

  中新社深圳6月9日电 (朱族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9日发布消息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以来,由该行牵头的“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深圳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应用和国际合作”等事项已落地,并持续深化中。

  2021年3月,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首批试点在北京、深圳开展,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传音控股、创维集团等5家跨国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对象。截至2022年5月末,5家试点企业集团业务量达297.9亿美元。

  传音控股财务负责人肖永辉表示,上线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后,企业在额度内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资金调拨,批复内的子公司业务均通过资金池进行集中结算,结算效率提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目前,传音控股从境外收款到归集调拨至境内,仅需10分钟即可到账。

  创维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鄢红波称,创维集团已有超过70%的成员单位加入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资金池集中收付功能承载了创维集团95%以上的跨境结算业务。“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提高了集团资金周转效率,增加了外债、境外放款额度。”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发布至今,“跨境理财通”作为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探索实践,实现个人投资业务创新。

  截至2022年5月末,深圳辖内共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1573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合计3.74亿元人民币,双方向投资产品交易额2.12亿元人民币,约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认为,从微观层面,“跨境理财通”进一步丰富现有投资渠道,方便粤港澳三地居民进行跨境理财产品投资;从宏观层面,“跨境理财通”则将持续促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及区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首次数字人民币外部可控试点活动——“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以发放5万个200元红包的形式,走进公众视野。自2020年10月至今,深圳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消费群体和应用场景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此外,疫情期间,深圳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向小微企业发放政府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累计向2422家小微企业发放数字人民币专项资金6.16亿元人民币。

  据悉,目前,深圳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基本覆盖生活服务、零售消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智慧民生、政务服务等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