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贵州:“高速平原”再添新线
全长120.6公里的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贵州:“高速平原”再添新线(产经观察·重大工程捷报传③)
记者 刘志强
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工程紧张施工,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加快掘进,广西南天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完成高精度合龙,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的32节管节累计完成26节沉放……今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蹄疾步稳、捷报频传。
架桥筑路,攻坚克难。公路建设者们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公路贯通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社会效益?让我们走近5月底通车的贵州贵黄高速一探究竟。
创新工法
首次采用“空中纺丝法”架设主缆
延伸,再延伸。近年来,作为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已拥有高速公路8000多公里,相当于在千山万壑中架起了一座“高速平原”。
连群山、越峡谷、穿云海,5月31日,“高速平原”再添新线——历经近3年建设,全长120.6公里的贵州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成为贵阳通向长三角地区最便捷的高速通道,惠及沿途县市300多万群众。
群山连绵,沟壑起伏。相比平原地区,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修建高速公路面临着更多挑战。像贵黄高速,有桥梁80座、隧道(双幅计)14座,桥隧比超过40%,控制性工程包括“三桥四隧两互通”。这其中,贵州省首座六车道悬索桥、主跨径达650米的阳宝山大桥难度最高。
建造悬索桥,中国建设者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然而,独特的地形、险峻的山势带来了新难题。以往,我国在悬索桥施工中通常采用“预制平行索股法”,即在工厂把若干根钢丝提前包扎定型为索股后,运至现场直接架设。这种工法效率高、用时短,但对运输条件和施工场地要求较高。
“阳宝山大桥所处的独木河大峡谷悬崖壁立、峡谷陡峭,加上贵州山区雨雾天气较多,道路运输条件差,体积大重量大的施工材料很难直接运到施工场地。”中交二公局贵黄高速项目总工程师伏亚锋说,严苛的施工条件倒逼建设者向我国交建企业此前尚未掌握的“空中纺丝法”发起攻坚。
架设牵引系统,利用纺丝轮在空中牵拉钢丝,钢丝达到一定数量时,再对钢丝进行梳理、捆扎,形成平行钢丝索股……2020年5月至9月,经过4个月鏖战,“纺丝”工序成功完成。23360根高强度镀锌钢丝,在空中每300多根“纺”成一根索股,每36根索股组成一根长度1113.4米的主缆,两根主缆挺起了大桥的跨度。
“为了摸索研发‘空中纺丝法’,项目团队开了无数次研讨会,还利用尼龙绳和饮用水桶,做了无数次模拟试验。从纺丝轮的运行到主缆架设,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伏亚锋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开始实施时,一个月只能“纺”三根索股,随着技术成熟、工艺改进,后来一个月可以“纺”十几根。
2021年3月27日,阳宝山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空中纺丝法”架设主缆悬索桥的设计关键技术在我国大陆成功落地。“我们不仅解决了项目自身的施工难题,也研制出全套技术和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今后我国建设山区大跨径悬索桥、2000米级的超大跨径悬索桥、多跨连续悬索桥等提供了技术支撑。”贵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忠斌认为,相比“预制平行索股法”,“空中纺丝法”成本更低、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掌握了这一技术,未来我国悬索桥的主跨径有望不断突破,我国企业也有望在海外市场承接更多特大型悬索桥项目。”
创新,无处不在。贵黄高速其他控制性工程中,同样运用了不少新技术、新工法:甘溪大桥采用了近年来国内新发明的空腹式刚构桥桥型,创新了空腹三角区施工技术,使主跨径达到300米,为在建同类桥梁世界第一;乌梅河特大桥主拱缆索安装扣挂系统采用北斗定位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拱肋安装精度;长2170米的龙昌隧道施工中,运用了智能三臂凿岩台车、拱锚一体机等机械化施工工艺,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智慧绿色
项目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桥梁施工越来越追求精细化智能化,一批相对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逐步淘汰,被技术更先进、安全更有保障的工艺设备取代。”长年参与西部路桥项目,闫忠斌明显感到,近年来交通基建领域的施工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中国建造的技艺精进,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实力增强。“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江苏法尔胜公司生产的钢丝,强度从过去的1570兆帕逐步提高到2100兆帕。同样是直径7毫米,一根1570兆帕强度的钢丝可以吊起5辆家用轿车,而2100兆帕强度的则能吊起近7辆。”伏亚锋告诉记者,近年来,全液压模板、大吨位架桥机、智能化缆索吊、钢筋加工机器人等一系列先进的国产装备普遍运用到路桥建设领域,保障了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也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
建造过程更加智慧高效的同时,施工理念也正悄然转变。绿色生态成为不少交通基建项目的追求目标。
在贵黄高速杠高隧道和甲多隧道之间的路基中央,一棵高约20米的百年古松迎风挺立,仿佛在向过往车辆挥手致意。
“为了这棵古松,我们特地把高速‘拐了个弯’。”伏亚锋告诉记者,按照原本的设计,古松地处路基正线范围内,需迁至他处,但项目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利用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的位置给它安了家。在贵黄高速全线,桂花、香樟、红豆杉、罗汉松等千余棵珍贵树种都没被随意砍伐、清理,而是被搬进了服务区、互通区、绿化带等区域的“新家”,为高速公路增添了绿意与生机。
在贵定互通段,公路匝道环绕一座山包,巧妙的设计避免了山体迁挖,让路与山“友好相处”;在阳宝山大桥施工中,经过优化施工方案,可能造成的植被损失减少了90%以上;贵黄高速全线施工便道尽可能利用既有道路,新修便道尽量选取荒地、坡地、劣质地,减少对农田的人为分割,通过各种措施共节约土地600余亩……闫忠斌感慨:“建设之初,项目部就树立了‘最小破坏、最大保护’的理念,力争把高速公路轻轻地放进山水之间。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如今,驱车穿行在贵黄高速,青山绿水相伴,新鲜空气扑面,令人心旷神怡。
支撑有力
拉动投资、解决就业,长远影响沿线地区发展
“刚来项目时,本来就是想贴补点家用,没想到学到了大本事,终身受益。”2018年初,贵州省贵定县新巴镇乐邦村苗族汉子陈元荣得知阳宝山大桥项目准备启动后,就前去应聘。起初,他只是从事看护场地、搬运建材等简单工作,后来在项目部老师“一对一”指导下,学会了驾驶挖掘机,并很快通过考核认证。大桥竣工后,拥有了新技能的陈元荣又跟着大部队奔赴其他项目了。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对接沿线的龙里、贵定、福泉、黄平等县市所属的20多个乡镇,为450多户像陈元荣这样的脱贫户提供就业机会、传授施工技能。”闫忠斌告诉记者,贵黄高速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了10条、长度达50多公里的连接线,并按“永临结合”的原则打造了200多公里水泥硬化施工便道,高速通车后,便道全部移交当地,成为通村入寨的“幸福路”,方便山区百姓日常出行。
建设高速公路,不仅惠及当下,还将长远影响沿线地区发展。过去,位于贵州省东部的黄平县到贵阳市的车程有3个半小时,贵黄高速通车后,车程一下缩短至1小时20分钟。
眼下,黄平县新州镇槐花村的槐花工业区里,新引进的黄窖酒业正在建造厂房,预计9月份便可投入使用。选择槐花工业区,黄窖酒业负责人母应源看中的是区位条件:“出了贵黄高速,不到1公里就能到厂子。”目前,槐花工业区已有健康医药、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21家企业落户。此外,黄平县的旧州古镇也正摩拳擦掌,准备借着高速通车的东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产业。
“未来,沿线各地的手工苗银制品、传统蜡染布匹、特色生态农副产品可以沿着高速走出‘山窝窝’。”闫忠斌表示,贵黄高速不仅可有效改善黔南、黔东南等地区出行条件,还能大幅提升贵阳至长三角、长株潭城市群的通道运输能力。
不只是贵州。随着一批项目的建设推进,我国公路网还将不断完善,为更多地区送去发展的希望。
“今年1—5月,我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120个、3600余公里,总投资1820亿元。截至5月底,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工程在建规模8.7万公里,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总投资7.2万亿元,吸纳农民工就业超过400万人。”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表示,下半年,我国还将加快开工一批重点公路项目,进一步发挥公路建设促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