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提至重要位置,科教界人士反响热烈

“教育、科技、人才”被提至重要位置。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报告共分15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单独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了阐述。

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报告对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多位科教领域的工作者对此反响热烈。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告诉第一财经,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体现了依靠和培养人才的科教融合发展思想。不仅要强调教育培养人才的使命,更要强调科技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注重教育技术创新,用最新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二是注重在重大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培养一批敢于碰难题、善于解决系统复杂问题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他说,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且还强调了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其次,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再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数字转型,构建高质量、低成本、广覆盖教育服务体系。”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告诉记者,报告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关键战略作用,人才强国不仅要吸引和集聚人才,通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化我国人才战略力量,更重要的是需要形成自立自强的人才培养力量,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提升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竞争力、通过人才引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姚凯看来,“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三个有机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人才和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基础保障;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强化我国战略力量的核心,也是我国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条件;完善的人才布局和高水平的人才体系是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力,也是支撑我国教育体系升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核心。

去年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李虹对记者表示,报告中多次出现了创新,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对创新的深度和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青年科技工作者,也要勇于走出舒适圈,以青年人的热情和锐气,探索基础的、重要的、有挑战的科学问题。明确定位,将个人科研兴趣融入到国家战略需求中,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书记徐枫说:“上海承担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大任务,全市科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大力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克,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现上海科技系统的担当作为。”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研究组组长、研究员陈玲玲认为,报告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在下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中,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聚焦重大科技问题,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围绕国家急迫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科技支撑,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本文就是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提至重要位置,科教界人士反响热烈的相关内容,希望给您带来帮助